全国三农书画研究院欢迎您!!!   全国三农书画研究院欢迎您!!!

     >>   文房四宝

全国三农书画研究院
  

 联 系 人:毛院长

 电    话:010-65133322-5415 

 热线电话: 173 0103 6951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邮编:100010   

 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国务院46号院综合楼 

 

    文房四宝
 
笔造万端传千年
 发布时间:2020/6/23 浏览次数:437

       自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到今天现代汉字的运用,作为书写和绘画东西的毛笔,在我国汉字文明和传统书画中扮演偏重要人物。颇能代表我国书画艺术的毛笔,伴跟着汉字的翻开、

  演化与撒播,以及我国画技法的演进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。毛笔是文字书写及其艺术形状中最会合的物质出现。不同载体的文字什物记载、出土和撒播的出现、历代书画家的品评都成为

  今天我们反观毛笔称谓与形制翻开演化的视角。

  “楚谓之聿,吴谓之不律,燕谓之弗,秦谓之笔”

  毛笔的称谓演化和构成比较多元,它的命名并不只仅与前史时刻次第相关,还与笔的用途、产地、材料、体势、笔工、巨细、质量等要素相关,有时称法也比较随意。

  《说文》云:“笔,秦谓之笔。从聿从竹。”“笔”的本字为“聿”,最早见于甲骨文,文字形象标明的是手抓着由木管和兽毛制作而成的软性书写东西。金文的“笔”字根柢继承了

  甲骨文的这一字形特征,“笔”字从竹从聿。关于“笔”字的字形记载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中也有表现。许慎云:“楚谓之聿,吴谓之不律,燕谓之弗,秦谓之笔。”

  可见笔作为书写东西在战国时期由于地域方言的影响,其称谓并不一起。


       来源于:中国书画网

       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shuhua.cn/detail/17/17445.html

 

Copyright 2015    北京三农全发科技发展中心   全国三农书画研究院    备案号:京ICP备16043022号
 电话:010-65133322-5415  热线电话 24小时:173 0103 6951 邮编:100010   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国务院46号院综合楼